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08 22:26:30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校园 三年级 学习方法 高中生活
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习 作3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刘常宁同学的习作《小草中的发现》。小作者用一颗充满好奇的的心,发现了草丛中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的甲虫。小作者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描画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声生生的昆虫世界。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述生活中的发现。
设计理念:
(一)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的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 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老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确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二)叶老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在习作教学前,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发现;习作指导时,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站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并学习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开辟我的发现专栏,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日日更新。
3、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发现
鸟儿在蓝天飞翔,鱼儿在水中游动,花朵在原野上绽放,溪流在山谷流淌、、、、、、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啊!同学们你能找到生活中最美的色彩吗?看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我们就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现象。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出示例文)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样发现的?(从中悟出小作者观察的仔细,在观察的同时还展开了想象)
4、 教师小结: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日记本上,还可以把你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报上“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向校园 ,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寻找发现。(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怎么样的?)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紧扣“观察要仔细、联想是否自然”进行评价。
同桌再次互相评价修改。
五、起草成文,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是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